纺织行业是浙江传统优势产业,有着完备的产业链条——上游,桐乡、绍兴、萧山是全国知名的化纤新材料生产基地,涤纶纤维产量超过160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中游,柯桥的蓝印时尚小镇集聚了上百家印染企业,印染量接近全国三分之一;下游,全省已形成十多个服装产业集群。
长时间以来,纺织业也面临着整体品牌影响力偏弱、中低端产品过剩、企业间差距较大等发展掣肘。如何充分用好标准、质量、认证等“工具”,为搭建浙江现代纺织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以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为依托,频频打出“组合拳”,给出提质增效“新解法”,包括“聚焦丝绸、针织内衣、童装、制服等纺织特色产业,研制了《杭罗》《针织保暖内衣》《吸湿速干针织学生运动服》等30余项‘浙纺标’团体标准。”
立“标尺”
濮绸是产自嘉兴桐乡市濮院镇一带的传统丝绸产品,有绸、绢、绫、罗等品种,其织工精美、质地细密、坚韧耐磨,具有风吹不折、日晒不褪色的特点,与杭纺、湖绉、菱缎并称“江南四大名绸”。
2009年,濮绸织造工艺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濮绸而言,怎样将织造产品的工艺特色、工艺要求以书面形式固化,使得生产有标可依,是其产业链各方始终在探索的一个命题。
“我们以标准为引领,总结提炼关键原材料和特色工艺,在满足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前提下,牵头研制完成《濮绸》‘浙纺标’团体标准,该标准重点突出产品特性,既提高了强力指标,又增加了耐磨性能指标。”浙江省轻工业质检院相关负责人说。
标准的“出炉”,让传统织造技艺与现代工业制造标准充分结合,也让濮绸得以与市场连接,从小众走向千家万户。
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被誉为“中国内衣名镇”,针织品销售占全国针织市场约15%。为助力其做大做强,浙江省轻工业质检院展开精准帮扶,全方位打造质量提升示范样板。除了联合苍南县针棉织品行业协会成功申报宜山针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其还组织专家赴当地进行标准宣贯培训、“一对一”服务企业,深度赋能针织内衣行业、再加工行业、校服行业转型升级。
“主动建立1套完善的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搭建‘浙江制造标准和浙纺标标准’2套团体标准,针对各纺织产业的特点,打出了N项帮扶‘组合拳’。”浙江省轻工业质检院相关负责人说。
深“赋能”
今年,行业经济呈持续恢复态势,但此间不乏小幅波动,正是顶风爬坡的关口。政府通过“一地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等精细策略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
聚焦服务提质,浙江省轻工业质检院主动将“1+2+N”服务模式复制推广到全省各纺织集聚地。组织纺织服装专家团队深入织里童装产业、桐乡皮草产业、兰溪棉纺牛仔产业等,主动建立1套完善的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搭建“浙江制造标准和浙纺标标准”2套团体标准,针对各纺织产业的特点,打出了N项帮扶“组合拳”。
在多方因素影响下,湖州织里童装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为此,浙江省轻工业质检院专家团队深入企业,针对性开展质量提升帮扶行动。通过童装产品新标准培训、校服等重点产品标准研制等一件件“关键小事”,逐一破解难点、堵点,保障织里童装产品质量提升。无独有偶。在嘉兴桐乡市,从一条小小的“硝皮弄”走出来的崇福皮草,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拥有从原皮到硝皮、印染再到成衣的完整产业链。
围绕皮草产业存在的品牌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浙江省轻工业质检院充分运用质量工具,以“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为抓手,助力当地企业“阶梯式”实现质量提升。专家团队走访当地皮草企业,深入了解质量状况,根据实际为其制定“一企一策”提升方案——
针对质量基础薄弱的小微企业,提供合规培训、工艺改进、标准解读等技术帮扶;辅导行业“腰部”的中小企业开展三体系认证等质量体系建设行动;引导具备“浙江制造”品字标创建实力的企业,积极开展浙江制造标准研制和品字标认证,打造行业标杆。
截至8月底,累计走访调研5个纺织集聚区、300余家企业,组织专题培训、座谈20余场。
“响应‘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要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主动为企业量身定制强制性标准‘优惠套餐’,开通绿色通道。”
减“包袱”
对检验检测机构而言,专业能力是不变的“硬核”。一直以来,浙江省轻工业质检院坚持在新领域拓展上发力。
作为专业从事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技术机构,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的检测能力涵盖毛绒、化学纤维等1000多个项目,可为企业提供服装、服饰、皮革、等相关产品的一站式检测服务。依托上述中心,今年,该院深入推动“浙江省防护用品重点实验室”建设,以纺织服装检测技术为基础,不断探索新领域能力建设——
截至8月底,已实现检测领域向检验领域的拓展,成为覆盖ISO/IEC17025和ISO/IEC17020双体系实验室认可的综合类检验检测机构,覆盖床上用品等纺织产品及轻工产品的现场检验能力。
要炼“内功”,还要解难题。
当前,不少纺织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经营发展遇到困难。市场监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一揽子助企纾困举措,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以政策“红包”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
聚焦清费减负,浙江省轻工业质检院积极响应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要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主动为企业量身定制强制性标准“优惠套餐”,开通绿色通道。
目前,已为30家企业减免检测费用10余万元,为5家企业减免品字标认证检测费用,真正实现助力品牌建设、提振企业信心,推动了纺织传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夏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jfpfw,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fpfw.com/hangye/4406.html